环亚平台手机版下载

綜合新聞

 

張應春:為黨的事業作出一切犧牲

發布人:古生物  發布時間:2021-05-08   浏覽次數:10


她叫張應春,出生在江蘇蘇州吳江黎裡葫蘆兜村(今汾湖高新區北厍社區黎星村)。27歲那年,她被國民黨反動派捆綁着裝入有石灰的麻袋,用刺刀刺死後抛入南京通濟門外九龍橋下的秦淮河中。

青山埋忠骨,綠水留英魂。今天,在黎星村那如蓮花綻放般美麗的蓮蕩湖畔,張應春烈士墓莊嚴肅穆,墓周蒼松翠柏圍繞,墓前蓮蕩湖水輕拍,那是大地母親撫摸着烈士英魂。




張應春烈士生前照片


求學時,便有意“争女權,以天下為己任”

1901年,距今正是兩個甲子。那一年,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、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《辛醜條約》簽訂,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。就在這一年,在吳江一個以梨花而著名的地方,在一戶書香人家,一名女嬰出生了。這一天是農曆十月初一。農諺中有雲“十月芙蓉應小春”,于是,清末秀才出身的父親張農給女兒取名為蓉城,字應春。

張應春天資聰慧、愛好文藝,後因仰慕秋瑾女俠而自号秋石。張應春從小就讀于該村私塾和國民初級小學,後随父進入黎裡女子高等小學學習,由于勤奮刻苦,各門功課成績出衆。1920年,張應春考入上海中國女子體育學校。

從讀黎裡女校開始,張應春便刻苦學習,關心時局,孜孜不倦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。張應春在黎裡女校有一名同桌好友,叫柳均權(又名柳靜),是柳亞子的四妹。她晚年時曾寫過《憶同窗好友張應春烈士》,裡面記述了一件曾經轟動全校的事件:1916年竊國大盜袁世凱稱帝,下令改用“洪憲”年号,張應春在填寫“課堂日志”時,堅決不用“洪憲”年号,堅持公元紀年方式,并大罵袁世凱倒行逆施,在學校中造成較大影響。當時,張應春的父親也在該校任教,曾親自勸說要服從校方決定,但張應春始終未從。

 “五四運動”後,張應春更是受“新思潮”影響,表示“我輩要勤奮學習,要争女權,要以天下為己任”。如今,在張應春烈士紀念館裡,陳列着一份張應春《辛酉日記》手迹。那是1921127日晚上,張應春懷着憂慮、憤怒的心情寫下的。當天,上海召開各界國民大會,抗議英、美、法、日等國通過的“九國公約”,揭露帝國主義列強的罪惡陰謀。張應春手執小白旗随校隊伍參加大會,并加入遊行隊伍。在這則日記中,張應春關心時局、關心祖國前途的憂國憂民之心,躍然紙上。















工作後,立志“為黨的事業作出一切犧牲”

1922年,從上海女子體校畢業後,張應春來到福建廈門廈嶺學校擔任體育教師。在她能夠自立并服務于社會的時候,卻因患小腿丹毒,不得已離開學校回鄉診治。

1923年秋,經柳亞子介紹,張應春應聘到松江景賢女子中學任教。該校在共産黨員侯紹裘和國民黨左派朱季恂的主持下,堅持“五四”精神,培養女學生,是一所革命氣氛濃郁的進步學校。

在松江醉白池的雪海堂,景賢女中每年都要舉辦暑期演講會,吸收各校青年和各界進步人士聽課。講演的有共産黨人恽代英、蕭楚女和知名人士柳亞子、陳望道、周建人、葉聖陶等,他們宣傳社會主義、三民主義、工人運動和婦女運動等。

張應春參加了侯紹裘、朱季恂在醉白池公園組織的“救國同志會”,每月活動一次。1924年初,國民黨“一大”在廣州召開後,上海、漢口、北京等地建立了地方執行部,許多共産黨員參加了地方組織工作。張應春由侯紹裘介紹,加入改組後的國民黨。

自此,張應春開始走上革命道路,她帶頭剪短發,向封建勢力挑戰。在追悼孫中山先生的大會上,她登台演講,慷慨陳詞,闡述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,得到柳亞子先生的賞識,在群衆中産生較大影響。19258月,她當選為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執行委員兼婦女部部長,發動、領導婦女反帝反封建,并與國民黨右派作堅決鬥争。1925年秋,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,立志為黨的事業作出一切犧牲。

在柳亞子、侯紹裘等的協助下,張應春在上海創辦了《吳江婦女》,并任主編,積極推動婦女解放運動。她撰寫文章,闡述婦女解放與國民革命及階級解放的關系。“三一八”慘案後,張應春立即起草了《江蘇省黨部婦女部為反對段祺瑞慘殺北京市民宣言》,并參加了上海群衆反對段祺瑞殘殺北京市民的遊行,冒着危險在遊行隊伍中向群衆演講。1926年下半年,她當選為中共江浙區委婦女運動委員會委員。








犧牲前,除了“我是共産黨員”沒有任何口供

 “革命的事業,沒有流血是不會成功的。”張應春曾這樣說。

192742日,國民黨江蘇省黨部遷南京。4月初,侯紹裘奉命率領江蘇省黨部同志遷甯,并急電在家鄉養病的張應春前往赴職。張應春毅然于47日離家,11日晨由滬抵甯。當時,蔣介石已公開反共,江蘇省黨部已被搗毀,侯紹裘等已于當日淩晨舉行緊急會議時秘密被捕。張應春情知有變,急找南京市黨部婦女部部長、中共黨員陳君起,兩人同往大紗帽10号聯系,為守敵所捕。

獄中盡管敵人嚴刑拷打,除了“我是共産黨員”這一句話外,沒有任何口供。數日後,張應春被捆裝入有石灰的麻袋,用刺刀殺害後,遺屍抛入通濟門外九龍橋下秦淮河中,時年僅27歲。

十裡秦淮今猶在,烈士屍骨了無痕。為紀念這位革命女烈士,1931年,在故居之東的北蓮蕩灘,柳亞子和張氏親屬為張應春修建了衣冠墓,入葬時,梳妝盒代首,還有帽子、衣褲、鞋襪。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題寫“嗚呼秋石女士紀念之碑”。









新中國成立後,在各級黨委、政府的重視下,張應春烈士墓屢有修葺。原來不足30平方米的墓地擴展為一座總面積達7030平方米的革命紀念場館。1986年,在烈士墓西側新建張應春烈士紀念館,館内除文字、圖片外,還陳列了張應春烈士的遺文、遺物等,展示了烈士短暫非凡的一生。1992年,紀念館院内立漢白玉張應春烈士半身塑像,像座正面花崗石上镌刻張愛萍将軍的題詞“張應春烈士永垂不朽”。

2011年,在張應春烈士墓東側修建吳江市烈士陵園,烈士陵園山牆上镌刻着150多位吳江籍革命烈士的英名。陵園的中軸線是吳江烈士紀念碑、英烈牆和張應春烈士墓,中軸線南側是吳江烈士紀念館和張應春烈士紀念館,北側建造了石橋、遊廊和涼亭等景觀。

如今,每年清明前後或重大紀念活動時,吳江人會來到這裡,憑吊張應春烈士及150多位革命先烈,接受愛國主義傳統教育。

碧波蕩漾的蓮蕩,四周蘆葦青青,蒼松翠柏與粉牆黛瓦掩映。曾如花般綻放的烈士,在這裡得以安息。




Copyright © 2020 环亚平台手机版下载-环亚旗舰厅app安卓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.
Baidu
sogou